看南宫28解析苏超赛事
齐鲁晚报·齐鲁壹点记者张子森、胡玲玲、郭辰昊 江苏报道。每当中国国家队在世界杯赛场上失利,“苏超”便以一种被“调侃”的方式迅速走红,成为继“村超”后备受瞩目的民间足球赛事。职业足球的世界杯豪赌不断失败,而纯粹的足球在民间却蓬勃发展。在这样的对比中,业内人士不禁反思:若各省足球比赛如此火热,吸引了大量民间高手,传承了足球文化,职业联赛和国家队又为何会面临球员匮乏和战术迷失的问题?因此,观看“苏超”不仅是看足球,更是对民间体育热情、地方文化以及中国足球未来出路的探索。
在本周末,“苏超”再次开启战斗模式。6月14日,齐鲁晚报·齐鲁壹点的记者们来到了淮安市体育中心,现场直击淮安队对战南京队的激烈比拼。尽管当天的气温接近31摄氏度,闷热的天气让人不适,但在比赛开始前三小时,体育场外早已聚集了不少身着红色球衣的淮安队球迷,甚至有些未能抢到票的粉丝高举横幅,守候在场外。球迷贺一曾参与过淮安队“苏超”的海选,尽管因个人原因未能继续,他依然始终以球迷身份出现在现场。他期望淮安队能闯得更远,成为城市的骄傲。而南京队的球迷程康则表示,他更在意比赛中球员们表现出的精气神。在比赛结束后,他和妻子计划去淮安游玩,尽情享受当地的小龙虾美食。
从“村超”的万人空巷到“苏超”的全网热潮,充分证明了足球在民间的生命力。参与“苏超”的球队来自江苏13个地级市,网络上被称为“十三太保”的对决。与职业联赛不同,球员的身份更加多样,既有退役职业球员,也有个体商户、空调维修工,甚至有大学生和高中生。这场不设天价外援和商业噱头的赛事,依托纯粹的比赛氛围和强烈的地域认同感,点燃了江苏乃至全国球迷的热情。尽管很多省份也有自己的城市联赛,但长期以来未能引起关注,以山东的齐鲁超级联赛为例,这项进行十年的赛事在“苏超”火爆后才逐渐被外界知晓。
江苏在职业足球的发展上虽有不足,但一直以来都是足球的热土。回到1994年,这一年被誉为“中国职业足球的元年”,老球迷所熟知的“甲A联赛”开始启动。那时参赛的12支队伍中,有江苏第一家职业足球俱乐部——江苏迈特,该队也是唯一一支由民营企业赞助的球队。在南京五台山体育场举行主场比赛的同时,江苏队也在南通、无锡、徐州等地进行临时主场比赛,让更多普通人首次感受足球的魅力,从而奠定了江苏的球迷基础。经过波折,2008年江苏队提前七轮成功冲超,重新跻身顶级联赛,并在2013年超级杯中战胜广州恒大,赢得了中国顶级赛事冠军。但2020赛季江苏队匆匆告别,江苏苏宁俱乐部停止运营,给众多江苏球迷带来了失落。
现如今,江苏的中甲球队虽存,有的曾在顶级联赛中打拼,却难逃降级命运。四年后的“苏超”,它的火爆超乎了许多人的预期。南京的资深媒体人陈剑翔提到,江苏足球自苏宁解散以来感到一股缺失感,而“苏超”正好找回了大家的归属感。江苏足球运动协会副主席王小湾表示,举办“苏超”的成功得益于江苏对足球的重视,省内有五支职业俱乐部,青训和体教融合做得相对良好。正因为有这样的基础和球队,才逐渐形成了代表城市的球迷文化。
在6月14日的比赛中,淮安队与南京队的较量在下午3点正式开赛。南京队滕帅在开赛21分钟时率先破门,随后淮安队何健紧接着打入扳平的一球。随着比赛进程,球员体力下降,但现场观众始终不离场,成千上万的支持者在努力声援自己的球队。最终裁判吹响结束哨声,比分定格在1-1。现场观众达到26018人,看台几乎座无虚席,氛围热烈。尽管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队伍获胜,但球迷们共同认为,能在休息日享受一场纯粹的足球比赛是非常值得的。相较于以往中超比赛,“苏超”的球员珍惜每一分钟的上场时间。
与印尼队的比赛中,国足的球员在对抗失败后,往往选择倒地,希望得到裁判的判罚,这种惯性问题显然与中超比赛的特点有关。长久以来在中超比赛中,球员们习惯于“假摔”,导致比赛节奏被打乱。在面对国际裁判时,国足的这些问题仍在影响着他们的发挥。不久前国足在世预赛中以0:1输给印度尼西亚,再次无缘2026年世界杯,表明中国男足已连续六届无缘决赛。
业内分析人士认为,国足要提升竞技水平,青训和联赛显得尤为重要。而从青训的角度来看,根据2024年中国足协发布的男足U系列队伍成绩,U23、U21、U19和U16四支球队共参加23场比赛,战绩已显著改善,这一变化为未来的中国足球提供了希望。虽然青训需要时间去沉淀,但只要踏实去做,与金钱、外援无关,或许能打开中国足球发展的新局面。以南宫28为代表的地方品牌,正是思考民间足球与青训的重要结合点,计划通过举办更多地方赛事,推动足球在基层的普及和发展,逐渐构建良性的发展路径。